from Leonardo Dicaprio主演的the Beach-我最爱的电影之一

Bangkok-first stop on the backpacker trail.On Richard's first night in a hostel a mysterious traveller slits his own wrists,leaving Richard a map to 'the Beach'.

Saturday, April 13, 2013

Horas family home,samosir islands,danau toba 。棉兰,多巴湖游记,沙摩西岛的巴塔克人。

在东南亚,预算低,廉价航空有飞,又较短天数的行程,去剩了没几个?!这回就选了人类历史上第二大火山爆发后所形成的巨大火山口,世界最大火山湖-多巴湖。
多巴湖,长一百公里,宽三十公里,海拔大概一千米,深五百米,湖中央小岛就像新加坡面积一样大!??空气清新,气候凉爽,以湖光山色闻名于世,是一处绝妙的自然景观。
1145am,到了medan机场后马上启程去parapat码头,是为了要赶上1900点以前的渡轮,然后将会在tuk tuk住上两晚。
tuk tuk是samosir岛上大多游人的落脚处,民宿多,较方便。因新加坡与棉兰的时差大约一个小时,所以时钟仍停留在飞行前,赚了老天爷一小时。
每回来到印尼就觉得会马来语特别受用,不知是否该感谢马来西亚政府的远见呢?庆幸那几年的马来书没白读。
多巴湖以bataks族居多,牛角屋顶特色跟从苏门答腊移居到森美兰州的米南佳保人很相似,有别于米南佳保人信奉回教,巴塔克人则信仰基督或天主教。司机是个巴塔克人,说午餐带我们去"jiak bak"?福建话的意思就是去吃猪肉。和长相类似马来人的他同桌吃烤猪肉(1公斤65千)?再大喝猪骨汤?令人好难适应。虽用餐环境不ok(怕会老塞),但这烤猪肉?!!确实好吃。
一路上有塞车,乌烟瘴气,凌乱,垃圾,吵杂声,间间木制大门商店,白钢圆顶回教堂,陆陆续续的路边摊贩和些些在马路中冒着生命危险,穿插的小贩等。而最有创意的非那些拿着鱼网等着路过车子捐钱的组织莫属。
这些路边摊贩有:几十摊摆卖玩具的,好多摆卖摩多车零件的,散卖瓶装汽油的,摆卖椰子水的,一整条卖竹筒饭的,虾饼的,炸牛皮的,等等等。要如何和平共存?有趣。
路程后段下来是:乡间小屋,颠颠簸簸的泥路,弯弯曲曲的山路,稻田,玉米田,菜园,果园,油棕园,橡胶园,墓园,原始森林,基督或天主教堂等。几经惊险和折腾后才来到了翠绿的多巴湖。
第一次看见像海一样的湖泊(震撼),那感动像似熬了几个通宵,再得了个好成绩那样兴奋。切苦了阿弟,吐得一塌糊涂。
仓促上了六点的渡轮,推算乘客多半是游客,不怕累的知音还真不少?!船一开,雨来了,这带该说是常年降雨吧?要不然,这么多的湖水要从哪来?帆布降下,同时把美得令人心碎的湖景给没收。习习凉风透过些许缝隙吹来,冷的刚刚好,不闷。
夜幕低垂,我们在微落黄灯光线下摇摇晃晃,可怜我妈还得撑着伞来遮挡那漏水的屋顶,凄凉味超浓,像逃难?更遭的是,还带了岳父。思考在接下来该怎么办时?住宿的人就出现了,心终于踏实。
Horas family home,住宿环境走田园生活风,以印尼的价位来说,太贵!但为了让小孩有个不同的体验,还是忍痛付了。再加上印尼揽客绝不会输给吉隆坡德士服务的声誉,又偕老带幼,所以全程就由他们代劳,一条龙服务。虽给贵了,却省了不少麻烦。
Horas,是巴塔克人的问候语,可以用在欢迎,或你好,哈啰或再见之类,到那都会看到或听到。
渡轮停靠第一站就下了,这小码头挤满搬运工人和来接人的人,洗衣和准备晚餐的妇人,戏水和冲凉的小孩,哇!还有“美女出浴图”,好纯朴的画面啊。
住宿员工可爱的两个小瓜抱着雨伞在船头等着,但雨停了,没能用上,同时还有两只小狗带路。我们沿着屋子小巷走着,鸡鸭四处乱窜,飘着童年外婆老家的味道。记得当年还是间亚达高脚屋。
到了大路,两旁有几间店屋,餐厅和旅社,非常马来甘榜的风情。这主要大路其实也不过是条两米多宽,只够一台车身的泊油石子路,双行道,没分隔线。每每不同方向的车子要撞上时,司机才把另一半车身驶下路肩,这种比胆识的游戏就是苏门答腊的特色。坐了三趟车,认识了三个赛车手。
比起之前的路况,沙摩西岛的好太多,隔日出游的车子又是4W,心情轻松多了。认为骑摩多车游岛最舒服,但不适于初学者,因某些路段波度太大,会很考技术。而要骑脚踏车或步行的话就得做好心理准备,上坡多,会很累。再度提醒,这岛可是像新加坡面积那样大
旅舍在码头隔壁,一入门,老妈就被种满胡姬和果菜的走道吸引,小孩见到了满笼的兔子和鸡只后也马上喂食,这果然是间适合大小入住的旅舍,选对了。
旅舍女员工来了,接过钥匙,顺到点了晚餐,让我想起了ella。我们是今晚唯一的住客,独栋巴塔克式屋顶的别墅,左边是客厅和卫浴设施,还第一回见过直接用煤气桶发热的热水器。右边是饭厅和厨房,后头是间拥有两张双人床的房间,另个房间就在阁楼上,每张床都备有蚊帐,真担心夜晚蚊虫的问题。房间没冷气,这里的天气风扇就行,唯一抱怨是阁楼楼梯徒,围栏空隙太大,对孩童来说很危险。
门前有块草坪,不怕蚊虫的就可在躺椅上看书或数星星,还有个游乐摇篮,很复古的那种。下来是菜园,ian和阿弟最爱在那抓蝌蚪。还有荷花,养虾和鱼池,新鲜食材就自给自足,多莫理想的住宿环境阿。最前端就是清澈的多巴湖,忍不住马上跳入湖中,清爽阿!惊艳月亮升起的画面。
清晨三点就被鸡啼声给吵醒,半梦半醒到五点左右又被外头找虫吃的鸟儿给叫醒,只好到湖边等日出。遇到熟人,是我老爸。老爸说:
[以前家里也爱买些甘榜鸡来圈养,是为了吃到更鲜甜的鸡肉,但害怕鸡啼声会吵到邻居,后来就没再买了。]我问:
[那为什么不买母鸡]老爸回说:
[母鸡会下蛋,通常都不卖]
没日出,静静享受着平滑如镜的湖面,朦胧中隐约可见到遥远的对岸,暂时忘掉些困扰,有点在天堂醒来的错觉。
不一会儿,渡轮和船只陆陆续续开过,码头热闹了起来,同样的景物,同样的动作,怀疑演员也是同样的。有人上船,下船,搬货,下货,洗衣,洗菜,洗米,冲凉,戏水,抓鱼,钓鱼,切鱼,烤鱼,下棋等等,只多了些推销水上摩多的揽客,租用一小时,五百千。
问老爸会否相信这可是淡水湖,他回说[当然知道,看到那些洗出的泡沫就知道,海水可是洗不出泡沫的。]老爸书读的不多,但生活智慧就和多巴湖一样令我啧啧称奇。在这的同时,也很好奇那些路上放羊或牵着水牛,劳作或耕种小孩二十年后的人生,活像是与世隔绝,很无所谓。
就在于此,泡着脚的阿弟要我去拿块肥皂,说要跟他们一样在此冲凉?!!他果真是我家族的另一个天兵。
Tomok,tomb of king Sidabutar是巴塔克人从前国王的陵墓,参观前先要经过条纪念品街,摆卖着同样的东西,与昨日路上摊贩一样,会被选上的几率简直就像要得到皇上恩宠一样的困难吧。为了表示敬意,进入墓园前还要披上条披肩,不用买票,但乐捐箱就摆在出口处,随意给就行。几代君王就安息于此小小的园区,尸体高离地面于石块之中,听了好几组导游解说。说:
第一个君王石棺有450年历史,国王死于一百二十岁。石棺前的头像因年久失修面孔以模糊不清,但还是能清楚看到刻着长长头发的形态。这是因为国王相信留着越长的头发,法力就会越大。石棺上还背着个国王的长子石雕,因当年巴塔克人喜欢把儿子背在肩上(女儿不行),是希望儿子的智慧或成就能高于自己,那节节高升的牛角屋顶含义也是如此,也希望一代要比一代来得好。
导游还说了段故事,说从前的人害怕看到了人类下体后会带来霉运,就在个战役敌人正要攻入时,国王下令大家把生殖器官给露出来,就打了个胜战。这说法很耳熟,像在乱瞎掰?猜想是导游要把气氛炒热?想必回去一定google不到。
不过,适当的开黄抢总会带来哄堂大笑(我也是其一,但也有例外的),就像歌台,电影,综艺节目等总要来些低级的黄色笑话(高级的就说是为艺术牺牲)。想不到这趋势也成为了每个导游必用的秘密武器。
第二副石棺,大概两百五十年历史,是石棺群中最大,也是最耀眼的一幅。刻在石棺前的头像非常清晰,轮廓深,鼻梁高,相信是个很帅的国王,还有人献上了鲜花和香烟。这石棺上背着个裸上半身的女子,据说是国王最爱的女人,原因是她拥有了全岛最大的胸部(导游又开黄抢,说当年的妇女背着小孩就能喂奶,做了个把东西往后抛的动作,西北生动)。当年的审美观与现今的男人倒有点出入,难怪旁边的柱子刻上了好几对奶子,问ian那是什么他竟回答说是“蜗牛”,这更好笑。
在巴塔克人的屋梁上还可看到像蜥蜴或壁虎的雕刻,这就跟华人庙宇刻着蝙蝠要带来福气的意思一样,至于水牛角呢?是避邪用的。
第三个国王已信奉基督,十字架墓碑跟现代的很相近。零散较小的坟墓是国王的侍卫们,据说里头只摆放着骨头。最角落还有个巴塔克人屋型的坟墓,导游说是些岛上较有名望的人物,现已存放了五具骨头,风水最佳。像如此坟墓在岛上处处可见(有些做的好像纪念碑或地标),不是在稻田就是在菜园里,或住屋旁,或山波上,巴塔克人离祖先还挺近的。这就方便忌拜,不必必像我国每回清明坟场路一带总要大塞车。
Ambarita stone chair village是第二个参观路线,成人三千,更付了三十千的解说费,被敲诈了。先进间巴塔克屋子,初步介绍些巴塔克人居住的摸式,这当然也是建来敷衍游客的啦(无聊中)。屋子下层是养家畜用的,两个小孩追着那几只带着小鸡的母鸡不亦乐乎。
上楼梯就进入小小的大门,屋中央是厨房,一眼望去就是后门,完全不用铁钉。炉灶上头的架子用来熏食物,只对那用竹筒做的挑水工具感兴趣。四个角落是没隔间的睡房,狭小的空间可要住上好几家人(没隐私),大概也不超过个十平方公尺吧。房子上层隔了些简单的扳平是储藏用途,里头还有台织布机。为何所参观的少数民族都爱织布?sapa是,inle lake也是,lijiang还是!这些少数民族的共同点还真不少。织布机竟还长得一样样??!到底是谁先发明的?天生就会的?怎么传来这儿的?何解?
stone chair直接翻译就叫做石椅。在颗大树下摆着一圈石椅就能审判犯人(意义就像现今的法庭)?不说还以为是供人闲聊的地方。benjamin竟好不客气的坐上了皇位,并大口吃着零食,果然是个搞笑演员。
下来就是刑场,又碰到了个旅行团,就顺到听了个免费故事。说这巴塔克人处决犯人的方式很残忍,不但会先被权杖毒打,肉还会被一片片的被割下,最后就来个砍头!结局还没完,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被处决犯人的心脏和鲜血将会被吃掉?!另一个会增加巫术法力的说法。
这野蛮仪式直到基督教传入岛上才被终止,最后歌颂基督那幕相信连我家信奉基督的姑姑听了都会站起来鼓掌。
车子驶在这年久积水而成的多巴湖,湖边段层大概五六百米高,山波不时有轻烟喷出,白云缭绕,松林茂密,崖壁上披着草皮,底下是狭窄的平原,村落滂水而建,房子旁的农田嫩绿,牛羊低头吃草,搭配着路旁长满黄色的野菊,这就是画中的世外桃源嘛,想起了纽西兰的峡湾。
途中还常见到打扮鲜丽的当地人,是要赶去教堂做礼拜,因今天是他们的大日子-耶稣受难日(为什么是good Friday而不是bad Friday或sad Friday?)。当年那德国传教士对这地方的影响还真大,如何办到的。??
在batak museum,不情愿付了一人五十千的传统舞蹈表演门票,等着。表演开场就牵出了头水牛,鸡只麻雀争抢着洒下的米粒,锣鼓声响起,表演者就赤裸着脚翩翩起舞,如此生动的画面只出现过一分种。之后要睡着了也没关系,因三十分钟后还是同一种舞步,不知可否退票?
懵懵懂懂撑完了全场,内容是婚嫁与祈福之类的故事,没目录还真看不懂。介绍里还提及水牛要闹脾气就代表霉运将会降临,不过还蛮期待这人牛大战的一幕。
那几个在混的年轻小伙子就像国中生被点上台去表演的百般无奈,拜托你们,这可是收费的演出,敬业点,此费用可等于我国戏院的票价,请尊重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时间。我们也很难熬啊,还要装在欣赏。不过年长表演者的态度就很不同,非常投入,有种要传承下去的使命感(精神可嘉),还曾一度怀疑他们被附身了。
整体而言,乐手还不错。音乐往往都是少数民族同样喜爱的嗜好,不止能打发时间,还能泡妞,一举两得。
午餐是在间没客人的度假村内解决,如此投资失败的案例在这儿应该不少,是因为淡季?还是多巴湖旅游业的经济不景气?
炒饭/面一盘要价三十多千,相信司机也抽了不少,就看在窗外青加白色原料所调出的湖水,算了。其实沙摩西岛不是个岛,看地图发现最后去泡温泉的地方就会跟大陆连接,温泉设施虽差,但十千一人能有个五米长两米宽半米深的私人浴缸,人生何求?
可对ian而言切是个不好的经验,倒霉踩破了水泥地后留了些血,又吸入过多的硫磺吐了一轮,还是赶紧回到旅舍前的天然无敌泳池吧!
早上八点渡轮载我们回到了人间,去了多巴湖西部的sipiso piso waterfall。车子驶在原始森林里并绕着湖在转,不知拐了多久,多少个弯?但能从高处看多巴湖又是另一种心情。
此瀑布落差一百米,是印尼最高的瀑布,水就从石洞里流出注入湖中,壮观。瀑布虽好看,却难敌过摊贩锅里炸得酥脆,金黄色又甜滋滋的香蕉和木薯,一个一千,很暖胃。
Berastagi就像金马仑一样(顺到奉劝马来西亚政府可否停止再乱砍伐,乱开发了?我好多友人以不再回游了),是个种满果菜的高原,途中经过就再泡了个温泉。温泉池望出那冒烟的火山应该是sibayak吧?
Berastagi比起沙摩西岛是脏乱了些,也较拥挤,虽一路上全是蔬菜农地和果园,切没要下车逛的兴致。路况特遭,累人,辜负了车外头漂亮的景色。设施和居住条件也有待改善,印尼活在水平下的人口还蛮多的。
回到棉兰更是无言,忽然觉得surabaya好太多。最大的购物中心(sun plaza)停电时竟没有紧急电源或照明,还以为被恐怖袭击了。机场更是离谱,赚小费的服务员竟还有优先权代人办理入境手续?没次序,没保安,竟有脸收了七十五千的机场税!这地方不是印尼的第三大城市吗?tiger airlines果真是个最不准时的廉价航空。
最后,我们在棉兰收了不少干儿子和女儿,这因为员工都爱称呼我为pak!对bapa,爸爸的意思,芳为ibu,就是妈妈。一个个,好可爱。
美丽的风景都在路上,趁赛车手司机抽烟休息时拍下。